抖音、快手等平台推广

当我们在刷抖音的时候,我们真的是学知识吗?

2020-09-03 10:04:46 29

   

其实早在今年3月,抖音就对部分科普类账号提前开放了5分钟长视频的权限,并启动了「DOU知计划」,后来又在9月份对一些相关内容的创作者首批开放了合集功能权限。而在12月18日抖音举办的活动上,抖音总裁张楠更是披露了一系列相关数据:1985万条科普内容短视频,粉丝过万的科普相关内容创作者7.4万……

抖音此举似乎是希望能够改变外界对抖音过度娱乐化的批评,用「知识」来给自己撑起门面,这些内容是否算得上知识我们容后再论,但和真正的严肃知识比起来,抖音上科普内容的体量还依然是有限的,我们不妨和维基百科、百度百科等真正的严肃知识科普平台比较一下。

维基百科截至2018年拥有4700万条以上的条目,280种语言版本,是全球浏览量排名第9的网站,拥有超过5亿的独立访问者。

国内的百度百科则收录了1600万词条,参与词条编辑的网友超过680万人,早在2014年百度百科的日均浏览次数就超过了4亿;百度知道累积问答数达到5.5亿;百度文库的文档数超6亿。也就是说,百度目前在知道、百科、文库等知识内容方面已经积累了超10亿的高质量内容。

百度之外的知识玩家还有百度参投的知乎,主打问答的知乎在2018年底曾披露其用户数超过2.2亿,几乎是以近100%的增速增长,问题数超过3000万,回答数超过1.3亿条。

显然,相比这些严格意义上的知识科普或分享平台,抖音在体量上还有些差距,更重要的问题则是抖音上的这些内容真的可以算知识吗?

「刷抖音」真的等于「学知识」?轻科普的娱乐属性更强

这个问题或许要从两个维度来看,一方面是抖音上传播的这些科普内容,另一方面则要从抖音这种内容传播分机制本身说起。

先说抖音上所谓的「知识短视频内容」,由于平台整体调性和用户实际需求的原因,这些内容大多只能算「轻科普」,甚至娱乐意味远大于科普本身。


首页
产品
新闻
联系